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台灣洗腎人口多!!認識慢性腎臟病

何謂慢性腎臟病

當腎臟組織因疾病遭受無法恢復的損壞時,腎功能就會逐漸衰退,每個人腎臟功能衰退的速度不盡相同,在輕度腎臟病時,不會出現任何症狀,所以不容易發現,但是如果腎臟功能逐漸下降,身體便無法自然排除體內代謝的廢物,就會開始出現下列症狀,例如:噁心、嘔吐、血尿、蛋白尿、多尿、少尿、水腫、體力衰退、貧血、喘氣…等。當腎臟組織長期受損壞達數月或數年,腎臟功能受損且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,稱為慢性腎臟病。慢性腎臟病病程進展分為五個階段,身體的不適會隨著這五個階段漸漸出現。

以往腎臟病的檢查主要以檢驗血清肌酸酐的高低做為判斷準則,自2000年後,美國腎臟基金會建議以GFR(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,腎絲球過濾率)與腎臟實質傷害指標如蛋白尿為標準,讓腎臟病有新的定義,也使得早期腎臟病能夠更準確被檢出,依照此定義,可將慢性腎臟病依GFR的高低分為五期。必須要提醒民眾除了在健檢時,增加尿液檢查,看是否有血尿、蛋白尿之外,更重要是將肌酸酐檢查結果以公式換算成GFR值,才能早期察覺腎臟是否受到傷害。

腎臟病總類

先天性腎臟病
經由父親、母親所遺傳下來的,最常見的一種為多囊性腎病,會造成患者的腎臟長出大小不一的水泡,故又稱為「泡泡腎」。當異常的水泡長滿了腎臟,正常的腎臟就失去清除身體廢物的功能,最終累積過多廢物在體內,導致尿毒症的發生。目前許多研究顯示利用飲食、運動、血壓控制能延緩多囊腎的腎功能衰退。

腎絲球腎炎
可以分為慢性腎絲球腎炎以及急性腎絲球腎炎,慢性腎絲球腎炎指兩側腎臟的腎絲球,持續性發炎一、兩年以上,多數人經常沒有症狀發生,通常是在做健康檢查時,偶然發現有蛋白尿或是血尿才會注意到;急性腎臟炎多半發生在幼童及年輕人,發病原因為一種溶血性的鏈球菌,受感染後會使我們身體裡產生的某種免疫反應,再引起腎絲球傷害,引起發炎。

續發性腎臟病
續發於其他疾病所產生的腎臟症候群例如:糖尿病、紅斑性狼瘡等。其中最常見的為糖尿病,約有1/3的病患最終會導致尿毒症合併症。一旦當糖尿病患檢驗出蛋白尿,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,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而言,除了平時要監控血糖之外,最好能夠每半年就追蹤一次腎功能。

腎小管間質腎病
可較常見的原因是腎結石,若結石從腎臟掉落至輸尿管,就可能卡在泌尿道。放任結石長期堵塞泌尿道會造成腎臟積水,若未能及時就醫就可能導致腎功能不可逆的損傷,最後可能須洗腎。造成腎小管間質腎病的其他原因如腫瘤、痛風、尿道或輸尿管狹窄等。

血管性腎病變
高血壓腎動脈硬化症。因血壓升高會增加腎絲球的壓力,長期下來使得小動脈硬化,造成腎臟的損傷。大約有五分之一的高血壓患者會因未控制好血壓而引發腎功能減退,因此有高血壓的患者須將血壓控制在130/80 mmHg以下,並定期回診追蹤檢查,避免演變為末期腎臟病導致洗腎。

腎臟病高危險群

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口訣:胖糖老壓藥痛史

胖:肥胖

肥胖指的是身體質量指數(BMI)超過標準值,一般來說正常體位的BMI介於18.5~24之間、BMI介於24~27屬於過重體位、BMI大於27以上就屬於肥胖體位。而肥胖會引起許多代謝性疾病,像是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,如果沒有控制好就會進一步引起慢性腎臟病。

糖:糖尿病

當空腹血糖>126 mg/dL或是糖化血色素(HbA1c)>6.5%時就代表有糖尿病,若血糖長期處於過高的狀況,就會造成血管病變,影響到腎臟血流量及腎功能。

老:65歲以上的老人

隨著年紀的增長,人體的器官也會隨之漸漸衰老,腎臟功能也會慢慢流失。

壓:高血壓

正常健康的情況下,血壓應該小於120/80mmHG,當血壓>120/80 mmHG就代表有高血壓的可能,建議去醫院進一步的檢查,持續的高血壓也會造成腎臟受損進而產生慢性腎臟病。

藥:長期亂吃藥的人

止痛藥有分為會傷腎的以及不傷腎的,若長期自己亂吃止痛藥,就有可能會造成腎臟受損。要吃藥一定要先經過醫師的診斷、開立處方藥才可以服用,自己隨意購買的成藥或是來路不明的黑藥丸都有可能造成腎臟受損,長期下來就可能造成慢性腎臟病的發生。

痛:痛風

當尿酸濃度上升,造成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所引起的關節炎,痛的時候連風吹過都覺得疼痛而得名。尿酸的結晶除了堆積在關節以外,也會堆積於腎臟,長期下來便會造成腎臟傷害。

史:家裡有腎臟病史

慢性腎臟病跟遺傳有關連,家裡若有人也有慢性腎臟病,自己得到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就會比較高,因此建議需要特別留意。

腎臟病分期/腎絲球過濾率

慢性腎臟病第一期
腎功能正常 eGFR ≧ 90
合併尿蛋白異常 UPCR ≧ 150
此階段不會有明顯症狀,但可能出現夜尿 、多尿及血尿等排尿型態。
建議均衡飲食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,積極控制血糖及血壓,每半年做腎功能檢查。

慢性腎臟病第二期
腎功能輕微下降 90> eGFR ≧ 60
合併尿蛋白異常 UPCR ≧ 150 
此階此階段不會有明顯症狀,但可能出現夜尿 、多尿及血尿等排尿型態。
腎臟功能約正常人60~90%,應注意均衡飲食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,積極控制血糖及血壓,每半年做腎功能檢查,透過治療後腎功能有可能恢復正常。

慢性腎臟病第三期
腎功能異常 60> eGFR ≧ 30
中度慢性腎臟病,此時可能仍無明顯症狀,但切勿停止追蹤治療,以免繼續惡化。
腎功能為正常人的30~59%,應評估腎臟病的相關併發症,調整飲食、生活習慣,控制血糖及血壓,積極配合治療減緩腎功能的下降。

慢性腎臟病第四期
腎功能異常 30> eGFR ≧ 15
重度慢性腎臟病,腎臟功能已明顯受損。
腎功能約為一般人的15~29%,易出現疲勞、易喘及高血壓的症狀,應積極調整飲食及配合藥物控制,避免腎功能快速惡化,延緩尿毒症狀發生的時間。

慢性腎臟病第五期
腎功能異常 eGFR < 15
此階末期慢性腎臟病,腎臟功能已明顯受損。
腎功能約為一般人的15%以下,腎臟無法正常代謝運作,開始出現尿毒症狀,應控制飲食、血壓及血糖,並注意貧血及營養不良等問題。建議及早與醫師討論後續腎臟替代療法的選擇。

 

原文擷取參考  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 https://www.tckdf.org.tw/Main/PageView/0/1039/40/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